你所在的位置: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 医保信息 > 医保政策 > 信息正文

医保政策 医保动态

康复托养让残疾人回归社会

作者: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信息来源: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收藏 点击量:

多数精神、智力残疾人长期被关在家中,他们因为生活在自己的意识世界里而与整个社会分离。11月24日,玉溪市残联与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携手组织建立残疾人康复托养院,这是我省首家以精神、智力和肢体重度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的康复托养服务机构。

残疾人入住康复托养院后,可以得到基本生活能力、人际交往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训练,而残疾人家属每月只需交纳300元生活费,其治疗康复等费用由政府全额买单。这一运作模式可以改善贫困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让他们回归社会,然而,托养院至今面临着资金缺口大、康复器械不到位等多重困难。

 

1  残疾人搭上了“托养班车”

12月1日早上9点,一走进玉溪市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康复托养院,10岁的通海男孩戴洋(化名)突然跑过来抱着记者,还把手中的糖果不由分说地往记者手中塞。戴洋的亲属给记者解释:“这孩子看见生人就老跑去抱着不放。”

 一会儿,几个人围到记者和戴洋的旁边,他们有的只是微笑,有的口齿含糊地询问着:“你是谁啊?”乍一看,他们和一般人并没什么不同,热情、好奇、天真可爱,实际上,他们是身带残疾的特殊人群。

据了解,在玉溪市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康复托养院,这里已经正式接纳了42名残疾人入院,除了2名肢体残疾人,其余的都是精神、智力有残疾的人。这也是云南首家由政府埋单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

孙子智力残疾的张老太对于该机构的成立十分赞同,她说,玉溪有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很多人再也不用为没有能力去大城市的康复中心锻炼而内疚,“政府为我们这些残疾人家属办了件大实事啊。”

 张老太红着眼睛告诉记者,孙子晓杰(化名)今年12岁,生下来就发现小脑发育不良,属于智障儿童。“全家人眼泪都哭干了。”因为孩子特殊,走路说话、接受信息都比其他孩子慢,12岁了走路还不会拐弯,一没看好,大小便就弄在裤子上,非得在家人的陪同照看下才肯吃饭。

 张老太回忆起晓杰第一次开口叫奶奶时的情景:“一句奶奶,我高兴了几天,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很简单的词或句子,都得教晓杰上千、上万甚至更多遍。为了晓杰家里人没少奔波,仅送个幼儿园都费了不少事,担心孩子受欺负,不敢送公立幼儿园,就多出钱送到一家私立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孩子虽有了特殊照顾没受气,但外人的指指点点也让家里人受尽了异样眼光。”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因为没找到合适的学校,晓杰一直都是关在家里。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晓杰父母只能更努力工作,而照看孩子的重任就落在奶奶张老太一个人身上。

由于很少与外界接触,晓杰性格内向,很少表达自己。

“我都60岁了,都不知道哪天突然会走,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这个孙子。”张老太告诉记者,晓杰通过看电视学会了不少儿歌,但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及学习环境,进步很小。11月初,听说有这么一个机构,她就帮晓杰申请过来托养,希望通过医护人员专业的康复训练,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最基本的生活能力。

同张老太一样,在托养院里陪护的残疾人家属不少,他们希望搭上托养康复训练的“班车”,让残疾的亲属早日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早日回归社会。

为合理利用资源,玉溪市康复托养院设置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六楼。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至2013年的5年间,该院将收治具有玉溪市户口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贫、特困家庭中的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关锁状态下的精神残疾人;生活能够基本自理,身体无其他疾病的残疾人采用集中托养的方式优先安排住院治疗,而普通人若想进托养院但达不到贫困条件的费用其监护人自筹解决。

2  康复托养让残疾人看到希望

在康复托养院,一个高位截瘫的年轻女孩吴诺(化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十指无力,但仍咬牙坚持绣十字绣,希望通过锻炼来改善手指的活动功能。

   吴诺今年23岁,是通海县秀山镇黄龙4组人。4年前的一个冬夜,一场车祸让她痛失双腿。车祸当晚,肇事司机逃逸,被送到医院抢救后,命保住了,但由于撞击时伤到神经,她颈部以下失去了知觉。

吴诺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家人,这突如其来的灾祸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给她治病,家里欠下的债今年年初才勉强还清。然而,现实的问题依然严峻,由于高位截瘫,吴诺外出都需要人抱,生活不能自理。

不知哭了多少次,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重新站起来。听说手术后配合物理治疗和体能锻炼课程,她还有机会站起来,但每天最少300元的高额康复护理费用让她不敢妄想。得知玉溪也有残疾人康复中心且还免费,吴诺又看到了新的曙光。而她自己刺绣的目的是针对手指力量的训练,她告诉记者她很期待托养院里的其他康复训练。

“我们这里的服务对象大多都是贫、特困家庭中的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他们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在托养期间解决家庭的看护负担,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能力、人际交往和劳动技能等一些简单技能培训,为以后能回归社会做铺垫。”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康复科护士长郭美芬说。

 随后记者在玉溪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处处长李军处了解到,我市共有17.8万多残疾人,精神、智力残疾者有3万多,且残疾人数量每年还在不断增加。而目前社会提供给精神残疾人康复的条件十分有限,很多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人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使病情反复发作。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家庭而言,他们更是迫切希望得到托养、托老等特殊服务。而建立托养中心可以减轻贫困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家庭负担,进一步改善其生存状况。

李军介绍,入住托养院的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300元伙食费由其监护人自筹解决,其余的康复治疗费用全部由残联埋单,精神残疾人由市、县区两级残联每人一次性各补助2000元,其所在乡镇(街道)、村配套补助1000元,每人共计补助5000元,康复托养时间是住院三个月(出院后服药9个月补助500元药品);智力和重度残疾人托养,市残联每人补助3000元,县区残联每人配套补助2000元,残疾人所在乡镇(街道)、村配套补助1000元,每人共计补助6000元,康复托养时间是住院六个月。

而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托养工程分解表中记者了解到,未来一年将对全市一区八县较贫困的140名残疾人开展住院治疗。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必要的康复和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并有条件地适当组织开展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及简单的生产劳动,对于残疾人来说这无疑又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3  康复托养困难大

据了解,虽然玉溪市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康复托养院目前已经正式接纳残疾人,但因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缺口大,很多康复器械不到位,只能对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例如打乒乓球、羽毛球,下象棋,做广播操,打扑克等简单的训练。如今康复托养院仍没有专业的康复训练人员,但已经有初步设想,准备选派一批优秀护理人员到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专业学习。

都说万事开头难,除了资金缺口所造成的问题,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隐患也给运作带来一定困难。

“其实很多时候,心里挺纠结的,一方面想帮助这个群体的人员生存状况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因为安全隐患我们又不得不承担风险。”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康复科主任杨顺英说。

“被咬、被抓那是常有的事,时而当爹,时而当妈,喂饭,端屎端尿,帮他们换衣、洗澡、换卫生巾这些事我们都做。”康复托养院护士柴云丽说,想想患者也可怜,即使有时受了很大委屈,看到他们病情一天天好转,她们很欣慰。

据她讲,目前最大的隐患来自患者的人身安全、药品安全。精神病患者控制能力基本丧失,自残或是动手伤人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工作期间除了注意个人安全外,还要提高警惕,避免事故发生;而精神科类的药品分好中差三类,好的药品对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的副作用相对要小些,但这类药价格高,从目前康复托养院的用药费用来说,远远不够。可想而知,精神病医院所从事的工作基本没有经济效益可言。

“对于精神类疾病,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有着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和体系,但对于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人来说,更多的只能是心理治疗和教会他们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想必大家都知道运动员桑兰,在1998年参加纽约举行的第4届友好运动会上,第6脊椎粉碎,脊髓神经功能受损,双手失去知觉,胸部以下瘫痪。经过了10年治疗,最终也没能站起来。当看到吴诺渴望站起来的眼神时,除了鼓励她相信奇迹外,我似乎帮不上其他忙。”杨顺英无奈地说。

 

移动平台扫描二维码查看

相关热词搜索: 残疾人 玉溪市 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