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 新闻中心 > 院内新闻 > 信息正文

通知公告 医界新闻 院内新闻 视频中心 图片新闻

你不会懂得我伤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作者: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15日 信息来源: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收藏 点击量:

      中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对他们的父母而言,最大的痛莫过于永远无法读懂孩子心里的伤悲,即使花了很大的气力,孩子离正确的人生轨道仍越来越远。

    在得到精神科医生的解答前,幼儿教师刘娟并不知道自己班上一个行为异常的孩子可能得了精神疾患。

    就读于某市级幼儿园中班的小男孩扬扬(化名)表面上看起来乖巧聪明,但有事没事喜欢用手搓眉毛,这个持续多年的坏毛病让孩子的两道眉毛变得光秃秃的,一根毛也不剩。

    家长纠正不了孩子的坏毛病,就向老师求助。老师的话果然奏效,教育了一两次后,孩子不再当着老师的面搓眉毛了,但刘娟发现如果大家盯得太紧,不能搓眉毛的扬扬会显得坐立不安,甚至脸色苍白,发抖,冒冷汗,等他躲到窗帘后快速搓上几下眉毛后一切又正常了。

    “孩子的坏毛病一定要早发现早纠正,等坏毛病成了习惯,再纠正时孩子会很痛苦。”有14年幼教从业经验的刘娟告诉记者。

    而在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障碍中心负责人杨薇医师的眼里,扬扬爱搓眉毛的行为不仅是坏毛病那么简单。“这可能是一种强迫症状”,杨薇分析。据杨薇介绍,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出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扬扬爱搓眉毛就是一种强迫行为。而有了强迫行为,又意识到不能做的孩子会陷入很深的痛苦中,“这时,讲道理、惩罚都是无效的,惩罚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杨薇说。

    如果能尽早识别出这是一种精神疾患,采取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效果通常都很好。可悲的是,只有极少数家长会意识到孩子是患了精神类的疾病,从而向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求助。一般家长的做法都是指责、打骂孩子,强行制止孩子的怪异行为,这往往会对孩子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治疗精神类疾病,无知是最大的障碍。”杨薇说。

1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

   发生率上升

    资料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儿童青少年躯体发病率逐年降低,一些威胁儿童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以及营养不良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使人群中最敏感和最脆弱的部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全球范围内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逐年上升。

    据杨薇介绍,除痴呆外,各种发生于成年人的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均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比如抑郁症,最早可发生在两岁孩子的身上。在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经超过国际15%至20%的平均水平,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据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

    在玉溪,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玉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的隔代教育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离婚率攀升带来的单亲儿童问题都比较突出。”杨薇说。

    与杨薇观点相对应的是,幼儿教师赵梅明显感觉到近年来“问题孩子”越来越多。“最常见的是恋物癖,比如有的孩子到中班了还离不开奶嘴,不让他含就大哭不止。我们班还有个小朋友每天都要抱着同一件毛衣来上学,走路、吃饭、睡觉都不肯放下她的小毛衣。”赵梅说。

    据杨薇介绍,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历着严重的精神疾病。世卫组织统计,青少年自杀位居全球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重性抑郁障碍通常起病于青少年,遍布各个国家,可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并有自杀的危险。

    目前,包括情感障碍、应激相关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多种形式的儿童青少年精神行为障碍均有有效的干预措施,而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指导和及时的纠正,则会对儿童造成精神层面的伤害,其危害可能贯穿人的一生,轻则带来工作关系不良,人际交往问题、健康状况低下,婚姻问题等,严重的可能出现各种反社会的极端行为,给社会带来进一步的危害和损失。

    “没有健康的体魄,同样能为社会作贡献,但没有精神上的东西作为支撑,一个人很难有竞争力。相对于躯体的健康,精神的健康更为重要。”杨薇说。

2  仅有不到10%的问题孩子可被识别

    但与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高发病率相比,过低的识别率表明其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在初级保健做得很好的国家,儿童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2%至29%,但患病孩子中只有10%可被初级保健医生识别。我国对儿童精神病障碍的识别率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识别不了,与父母或监护者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无法很及时地发现孩子的行为、情绪障碍有关。儿童和青少年很少因为身体或情绪上的问题主动寻求医疗服务。家长、老师或其他看护者可以轻易地发现他们的躯体问题,但是情绪障碍通常不那么明显,未经培训的医生很难发现这些问题。“有的孩子看着挺聪明伶俐,但老师怎么教都教不会,实际上孩子可能存在学习障碍;有的孩子天生就爱跟家长拧着来,实际上孩子可能存在对立违抗性障碍;还有的孩子即使好好坐着也听不进老师讲课,可能出现了注意缺陷障碍。而与躯体上的疾病相比,这些精神上的疾患往往被大人忽略了,以为只是孩子的性格问题。”杨薇说。

    最可能发现孩子精神障碍的除了家长,就是老师。但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专业化水平低、形式化严重的现象,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识别率低的原因还与专业机构严重缺乏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精神卫生机构基础差,底子薄,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及专业机构相当缺乏。在儿童精神事业开展最好的江苏省,只有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有专职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师,但仅有12人。在浙江省,只有宁波康宁医院有专职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师队伍,但仅有3人。在云南省,仅有云南省精神病防治中心成立了妇女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但这个只拥有20张病床的小科室根本无法满足我省患者的治疗需求。

    我市第二人民医院自1996年建院以来一直承担着玉溪市的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其中也包括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诊治工作,但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特殊性要求更为专业的诊治及照料,常规的诊疗方法显然无法达到要求。

3  我的伤悲有谁能懂

     今年36岁的舒丽(化名)找到杨薇时,杨薇对这个儿时的好友只有遗憾和痛心,以及爱莫能助的悲哀。

    “她小时候极其聪明,作文、数学经常拿大奖,文艺天赋好,是大家认为要成大器的那种孩子。”杨薇说。

    小升初时因为失误,舒丽没考上市里最好的中学。虽然中考分数远远超过该校初升高学生的录取线,但离外校生考入该校的分数线差了三分,这使舒丽只能通过自费的方式就读。

    重点中学强手如云,舒丽进去后成绩一般,这给了她很大的压力。而老师往往只关注两头的学生,成绩平平的舒丽整个高中阶段似乎被人遗忘了。开始时她还作一些努力,后来就彻底放弃了,高考时,舒丽仅考上一个专科学校。最糟糕的是,这样的状态持续到她工作后,始终打不起精神做任何事,和外人一打交道就痛苦,到后来,已无法胜任正常的工作,也没有结婚。

    细细梳理舒丽的成长历程,现在的杨薇知道她“早在高中时就患了抑郁症”。杨薇认为,青春期处在人格重建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都有一个重建过程,这时如果出现一些诱因的话很容易出问题。尤其像舒丽这样敏感聪明的人,对信息的捕捉和反应能力都很强,激烈的竞争环境、高考的压力、自费生的自卑以及无接纳、不受重视都是导致她抑郁的原因。

    “可惜了,如果她青春期出现的抑郁症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纠正,她后来的社会贡献和自我满意度肯定不止于此。但就现在的舒丽来说,她已经没有机会从头再来了。”杨薇说。

    为了及时发现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还给孩子一个健康纯真的童年,2010年10月1日,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治疗中心挂牌成立。这是云南省第二个专门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机构,从中科院行为遗传专业硕士毕业的杨薇带领她的团队积极筹备各项工作。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让受到精神问题困扰的孩子在发病较早的时候就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成本最低、最为有效的方式。”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尹利德谈及创办这个中心的初衷时说。

    该中心设有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供重症儿童住院治疗的20张病床、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治疗室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中心遗传实验室。尽管所有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却已有病人陆续入住,“这说明这块需求确实很大。”尹利德告诉记者。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据杨薇介绍,大脑是全身脏器中最高级的部位,它的问题非常复杂。精神科的进步已经日新月异,但知识的更新太快了,国内知名的机构都是由一个博导带着几名博士生组建一个中心,因为对专业人员要求很高,目前只有很少的机构能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的治疗。此外,儿童和成人不一样,他表达症状不明朗,需要作认真细致的筛查、排除工作,才能确诊。而治疗又是全方位的,可能既有躯体的治疗,又有精神的治疗,还需与家长作良好的沟通,有家长的配合才能形成治疗的效果。

    “娃娃的问题基本上是家庭问题的集中体现。当孩子出了问题时,大人往往意识不到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 杨薇的愿望是,在中心建立包括生物医学和心理社会服务在内的一整套服务,除开展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心理卫生问题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训练外,还将建设专业的心理测评体系,并针对患儿的不同情况,组织开展适应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综合医疗模式。

 

 

 

 

 

移动平台扫描二维码查看

相关热词搜索: 杨薇 青少年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