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女性因激素水平、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容易患妊娠期口腔疾病。常见的妊娠期口腔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炎、龋齿、智齿冠周炎和口腔溃疡等。这些疾病有可能成为妊娠期女性流产、早产的危险因素,对胎儿发育、出生体重等造成影响。
俗称蛀牙、虫牙,可见牙齿变黑或有黑色的洞。
由于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升高,孕吐,饮食不规律、不平衡,喜食芊辣食物等,造成维生素、有机磷及微量元素缺乏,同 时受妊娠唾液量和成分改变的影 响,加之孕妇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对口腔卫生护理的忽视等,均可使原有龋齿迅速发展。多数情况下,龋病所导致的牙体组织缺损无自限性,必须通过治疗才能终止病变进展。
牙龈炎是指发生在牙龈组织的急慢性炎症,常见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胀痛。
牙龈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妊娠期雌孕激素水平增高,使牙龈出现红肿、易出血等炎症反应;
激素也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弯曲,加重局部炎症反应;
激素水平升高有利于牙菌斑内的细菌繁殖;
妊娠期血容量增多,血小板、凝血因子等相对减少,牙龈较非妊娠期更容易出血,影响咀嚼功能;
孕妇孕吐使胃内酸性内容物逆流,改变口腔酸碱平衡,均可使炎症进一步加重。
如牙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从而发展为牙周炎。随着孕周的增加,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患者如果妊娠前即有牙龈炎和牙周炎病史,妊娠期间原有的病情会加重。
磨牙后区可有胀痛不适,进食、吞咽时疼痛加剧。
妊娠期抵抗力下降、激素水平升高、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感染顺着残根、残冠向深部发展,使牙骨质、牙周膜及牙槽骨发生炎症反应。严重时可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出现化脓性肿大,从而发展成间隙感染,表现为剧烈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若未经及时治疗,对胎儿发育亦可造成影响。而智齿萌出位置不足或位置异常,存在盲袋,食物残渣存留其中,可导致智齿冠周炎。
边缘红色,中间为黄色凹陷的溃疡,伴有疼痛。
口腔溃疡大多是由于妊娠期间维生素B2等营养物质缺乏,不能满足自身及胎儿生长发育需要造成的。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食欲差或偏食等,又造成维生素摄入不足;生气、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长时间熬夜、过度疲劳,由孕期呕吐导致的体内缺水及便秘、胃动力不足、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均使孕妇更容易发生口腔溃疡。
妊娠前接受系统的口腔卫生和妊娠期相关保健知识宣教,掌握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对预防妊娠期口腔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妊娠前进行口腔检查
相关热词搜索: 暂无添加关热词!